二級保育珍貴魚鷹落難 關渡自然公園積極搶救

2014年5月24日發佈
 
二級保育珍貴魚鷹落難 關渡自然公園積極搶救
 
23日(五)一早,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人員接獲晨運民眾告知,鄰近的高爾夫球練習場網上掛了一隻大鳥,經辨認後發現是一隻二級保育魚鷹,管理處趕緊連繫球場人員降下網子,並派員前往救援。救下這隻魚鷹後,經過初步的檢查,發現掛網的腳傷勢嚴重,緊急送往鳥類救傷醫院治療,希望牠早日康復再次翱翔天際。
 
魚鷹在臺灣為冬候鳥,每年九月開始抵台,至翌年五月之間可見,尤其在冬季時魚鷹族群最為穩定,於三月至五月間陸續北返,但少數零星個體在夏季仍可見到。魚鷹以魚類為主食,是最親水的猛禽,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型水域及濕地,也是唯一可以全身衝入水中抓魚的猛禽。魚鷹的領域性不強而且個性溫和,同一個棲地中各自獵食也不會掠奪其他魚鷹抓到的魚,在魚類豐富的水域經常有數隻魚鷹同時現身捕魚的情景。屬於二級保育類的魚鷹棲息在關渡濕地,顯示出這片濕地的豐富生態,也使長期關注鳥類生態保育的臺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及台北市野鳥學會更有動力投入更多心力在這片土地的生態保育上。
 
鳥類在自然環境之中,需要面對許多生存的壓力,但最大的威脅是人為干擾、環境污染或破壞,造成鳥類的疾病與傷害,特別棲地消失與水汙染,影響整體生態結構與物種消失。鳥類是最好的環境品質指標,因為鳥類對環境改變的反應,較其他動物更為迅速。於是許多學者專家便將環境中的鳥類作為環境指標。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瑞秋卡森女士在《寂靜的春天》所提到,鳥類因農藥污染而消失,春天不再有知更鳥的鳴唱。關注鳥類的的種群數量和棲息環境,了解環境的優劣,並作為警訊。今日人類對於環境不當的開發,使鳥類面臨環境改變、棲地零碎化和各種汙染所帶來的生存威脅,明日人類也會面臨到同樣的問題,這就是一種警訊。
 
一般民眾拾獲傷病或落巢雛鳥時,可先聯絡台北市野鳥學會,勿逕自帶回長期飼養。雛鳥落巢可送至台北市野鳥學會;受傷、生病之野鳥請直接送至合作的七家義診醫院,載送過程請留意提供保溫環境及適當水分。野鳥救傷及義診醫院資訊www.wbst.org.tw/ambulance-area/ambulance-birds.html
 
被網子纏繞而倒掛著的魚鷹。
 
 
雖然受傷仍是眼神銳利的猛禽。
 
雖無明顯外傷,但腳爪無法抓合
 
希望魚鷹早日康復再次翱翔天際。
 
Close
為了有更好的本網站使用經驗,請升級使用現代化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