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濕地教育中心論壇-我的濕地時代(番外篇) 分享單位介紹 Part 1

亞洲濕地教育中心論壇-我的濕地時代(番外篇) 分享單位介紹 Part 1

前幾天有夥伴問我,這次的亞洲濕地教育論壇為什麼要取一個這麼花俏的名字,內容精采嗎?我們才想起,阿~除了簡章內提到的各亞洲濕地中心的環境教育與營運的經驗分享外,我們似乎還沒跟大家介紹來與會的單位,也沒跟大家聊聊為什麼這次要用我的濕地時代作為標題。因此,在番外篇中,將分為與會單位介紹與論壇由來兩大部分介紹。

一、單位介紹:在11/27前將會不定期地跟各位分享幾個單位,今天就先從香港與日本開始吧 

1.日本行德野鳥觀察舍

行德野鳥濕地保育區的範圍,位於東京灣內,在過去直到20世紀60年代,其地景樣貌包含了面積廣大的感潮帶、蘆葦床、荷花池以及稻田等濕地類型。 過去屬於日本皇室所屬的野鳥保護區,被命名為皇家鴨場,皇家鴨場的範圍從千葉縣的行德直到蒲安市(Urayasu),。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皇室成員休憩的場所,也因平民無法進入干擾,在這個區域中,有大量的水鳥、涉禽與鷺鷥科等鳥類。

當此區域被政府公布要回收成為開發地時,自然保育與地方當局支持開發的衝突便隨即產生。這樣的情況下,現名為行德野鳥觀察中心的前身團體便開始設計協調自然保育與地方發展能夠和平共處的方案。 而1976年所建立的行德野鳥觀察中心,坐落在保護區的角落。延續著前人的努力與希望,持續的關懷、恢復及保護濕地、提供受傷野生鳥類照護,以及從事鳥類與濕地的研究。除此之外,在簡單的中心內也提供自然保育的教育方案與資訊,希望保護濕地的力量能夠恆久。 

2.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全球性環保組織,總會於 1961 年成立,總部設於瑞士。分會及項目遍佈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本會的使命是透過以下途徑,建立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未來: - 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 - 確保以可持續方式使用可再生天然能源 - 推廣減少污染和浪費的行為 自1981年起,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透過保育、生態足印及環境教育項目,締造生生不息的地球。為響應我們在全球的使命,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願景是透過保育自然環境,減少碳排放造成的污染,市民「惜」用資源,推動香港成為亞洲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更多細節請上<我的濕地時代-2015亞洲濕地環境教育論壇暨水資源教育夥伴年會>網頁 https://gd-park.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16

 

 

 

Close
為了有更好的本網站使用經驗,請升級使用現代化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