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鳥類?是會飛的?還是有翅膀的?亦或是有可以敲開核桃的嘴巴?而每一種鳥類都有不同的身體特徵,這些特徵除了協助我們辨識鳥類的個體外,和鳥會吃什麼樣的食物及選擇生活在那種環境類型都有密切的相關。關渡自然公園是一個候鳥重要的棲息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鳥來到這個地方度冬及覓食,但在遷移途中,有可能一帆風順,也有可能遇到一些狀況,就讓我們來了解什麼是鳥類,並認識鳥類的特徵,及聽看看候鳥們遷移的故事,一同成為一位專業的賞鳥人吧!
透過關渡自然公園常見鳥類的外觀,從鳥類身體結構認識鳥類的生活習性及所選的棲息環境為何,觀察關渡自然公園不同鳥種的棲息環境,了解鳥類遷徙的奧秘。
方案對象與年齡層:
國小學生,3-4年級
教學目標:
- 透過鳥類的身體特徵了解其食性和行為
 - 透過與其他動物的比較了解鳥類身體構造的特殊性
 - 實際觀察關渡自然公園的環境和該環境會出現鳥種
 - 了解鳥類生活的基本需求
 - 了解小水鴨遷移的方法以及可能遇到的危險
 - 了解為什麼關渡自然公園適合小水鴨棲息
 
活動內容:
- 超級比一比(鳥類與其他動物的差別)
 - 鳥類圖卡(鳥類身體構造大解析)
 - 小水鴨求生記(生存所必需的條件,水/食物/棲息地)
 - 鳥類實際觀察
 
環境教育分項目標:
- 知識
 - 環境倫理
 
九年一貫課程領域: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綜合活動
 
環境教育能力指標:
【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2-1-1】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生態原則。
	【2-2-1】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3-1-1】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並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4-1-1】能以清楚的言語和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
	【5-1-1】能隨著父母親或老師參與社區環境保護,或關懷弱勢族群生活的活動經驗。
自然與生活科技能力指標: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
	【2-2-2-2】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動物的健康。
	【3-2-0-3】相信現象的變化,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
	【4-2-1-2】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信心及樂趣。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2-1】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教育活動策略:
- 遊戲
 - 直接講述
 - 角色扮演
 
對應之核心素養項目與具體內涵:
| 
 總綱核心 素養面向  | 
 總綱核心素養項目  | 
 課程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自-E-A1  | 
|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 
 自-E-A2 綜-E-A2  | 
|
| 
 B溝通互動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自-E-B3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自-E-C1 綜-E-C1  |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自-E-C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