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部/許靜娟
近年,食安議題連環出包,從毒澱粉、油品、組合肉、到豆製品…,無所不「爆」,讓人不禁疑問,安心吃頓飯,有這麼難嗎?為了讓大家重新認識食物的來源、親身體會稻米生長的過程,關渡自然公園利用園區內的水稻田,規劃年度性的「斑文鳥家族」課程,邀請親子家庭,認識稻米飲食文化、實踐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並一起討論當令蔬果、友善農作、食品添加物等議題,並且在稻田裡齊心耕耘,觀察稻苗一年四季的成長,體驗與土地親密接觸的深層感動。
課程從年初的育苗開始,學員親自撒下稻種、等待發芽,接著春耕插秧、夏耘除草、收割及冬藏的田間感恩活動,赤腳踩在水田裡,和自然萬物親密互動,是大小學員一生難忘的回憶。
以下為帶隊志工與學員們的精采心得:
帶隊志工心得分享
關渡自然公園志工
吳秀足
總在稻穀收成後,將稻草綁成一束一束,然後4-5束堆在一起,小孩兒在下課後,玩起躲猫猫,躲在稻草堆成的縫隙中,等待被發現,或者在冬天的時候,躺在稻草堆中,聞著稻草香,彷彿稻草有一股魔力,可以讓人安詳的睡著,父母總是大聲呼喊,王小明快回家吃飯囉!但躺在稻草香溫暖的懷抱中,怎可能一下就醒來呢!
稻穀收成後,大人忙著晒穀,拿著耙子,耙成長長一列,尤其在正中午的時候,要特別勤快,中午日頭最大,晒穀的成效最好,大人也都很厲害,知道何時穀子已晒好,可以裝袋了,小孩就忙著將米往袋子裝,大人就忙著將袋子縫密,防止稻穀露出,辛苦了大半年,總在等這一刻可以賣到好價錢,但是農會總是要訂一個公定的價格,這個價格往往讓農民,一年一年失望,不如歸去。但當將稻穀送至磨米場,磨成白米,煮成白米飯,打開鍋子的那一剎那,農民臉上浮現的滿足感,早已經忘了付出沒有回報,只為了享受那一鍋鍋香噴噴的白米飯。
參加斑文鳥營隊的大人們,可能也會有像我一樣的感受,來回憶小時候的感動,來重溫小時候曾經經歷的,選苗、育苗、插秧、除草到收割,從選苗開始,就決定了育苗是否成功,將稻苗泡水,浮出表面的稻苗要挑掉,然後準備育苗,備好秧床,一層稻苗,平舖在秧床上,然後在一層泥土,在盤子上灑上水,將所有盤子疊在一起,蓋上帆布,經過一段時間,秧苗長到7-10公分左右,下田插秧去,在插秧之前,需先將秧苗分秼,分秼後,將秧苗插入泥土中,等待這些秧苗的長大拙壯,中間會經歷過除草,可能會有蟲害,更可怕的是颱風,若是在收成之前颱風來搗蛋,可能會變成空包彈,造成嚴重損失。
而跟著這些大人們來參加的小朋友,更是有傳承的意味,父母願意利用假日來參加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透過這樣的模式,讓小朋友們知道原來我們吃的白米飯是這樣種出來的,而不是長在樹上啊或者是長在泥土裡,小朋友跟著大人一起動手插秧、除草、捉蟲、割稻子,有些小朋友要把腳踩在泥土裡,可是經過一番的天人交戰,很髒耶!好臭喔,但最後完全被這片土地給征服了,要不是因為天色已晚,有些甚至不願離開呢!
很謝謝關渡自然公園舉辦這樣的營隊,尤其是班文鳥營隊,只要報名,就可以全程參加,體會農民的工作,農民的辛苦可能無法經由這樣的營隊完全感受,但是經由這樣的傳承,讓更多的人知道要如何愛護我們這片土地,大地就跟人一樣,也是需要呵護、照顧,我們對這片土地的付出,相對的土地也會回饋給我們好吃的農作物。
圖說:熱情服務的秀足,總是時時刻刻關心著小組的學員,並適時的給予協助。
圖說:今年多虧志工伙伴們的大力協助,讓斑文鳥家族的活動順利畫下完美的句點。
2014斑文鳥家族成員心得分享
2014斑文鳥家族成員
吳幸合
好快唷!不知不覺大家已經在「關渡自然公園」斑文鳥家族一起相處了一整年,想到媽媽和姿邑剛參加育苗時,媽媽還把姿邑強推到泥巴坑裡,雖然姿邑當時還大哭,但想到就好懷念唷!這一年當中,育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讓媽媽和姿邑學到當一個農夫是多麼的辛苦,雖然我們只是PT而已,但…………我們有體驗到當農夫的辛苦和收成時那一殺那的喜悅和滿足。
真的很感謝「關渡自然公園」斑文鳥家族的每一位志工們,因為有您們,才讓我們這群在鋼鐵叢林長大的小孩和大人,有個難以忘懷的體驗。雖然在這些體驗過程中,姿邑爸爸無法和我們一同參與斑文鳥家族的活動,但是姿邑爸爸也有很努力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關渡自然公園」四季營隊唷!
不過姿邑爸爸心裡對我們充滿了羨慕和忌妒,因為姿邑爸爸說他只享受到當農夫的辛苦和喜悅,卻沒有享受到農夫的滿足,姿邑爸爸口中所謂當農夫的滿足是什麼呢?薑薑薑薑…………答案就是,秋收後「小黃」通知媽媽和姿邑所領回的那二包珍貴的「米」。姿邑很炫耀的告訴爸爸說:「因為我和媽媽是斑文鳥家族,爸爸只是四季營隊不一樣」。雖然姿邑爸爸沒有那包珍貴的「米」,但有寶貝女兒親自種植親自烹煮和爸爸一起品嚐,這真的是很難得的親子時光,姿邑也將另一包「米」送給外公外婆品嚐唷!
「關渡自然公園」斑文鳥家族和四季營隊又有什麼不同呢?當您兩種活動團隊都參加過,您就會知道差別在哪裡了唷!
圖說:第一次踩到黏黏軟軟的土膏田裡,非常的舒服,即使跌倒,再洗乾淨就好了。
圖說:一年體驗了10次(斑文鳥6次+四季營隊4次)的農事活動,媽媽和姿邑每次仍都非常融入課程,一點都不會覺得膩喔。
2014斑文鳥家族成員
廖健寧
記得很久以前,有一次帶小孩去華江雁鴨公園賞鳥,由於前幾天的滂沱大雨,有些路面是泥濘的,那天小孩子最大的心得居然不是瞧見了幾隻小水鴨或白鷺,而是原來土地可以是鬆軟的,踩起來那樣的舒服……。
這一幕讓我感觸很深,雖然我也是在城市長大的小孩,但小時候「泥土」仍是隨手可見。天氣晴朗時學校的操場是小朋友歡樂的天堂,下雨後積水的跑道卻像泥沼一般,在同學的衣褲鞋襪上留下一片片印記,起風時沙粒吹進教室裡,在每個人課桌椅蒙上薄薄的一層灰。但曾幾何時,在都市叢林裡只見堅硬平直的柏油路和水泥地,一棟棟高大的建築物占據了天際,掌中的平板手機侷限了人們的視野,大家似乎忽略了仰望藍天白雲,聽聞蟲鳴鳥叫,親近土地芬芳……這些俯拾可得的小確幸,也遺忘原來我們的心原來也是可以柔軟有溫度的。
於是我們選擇了距離大都會近郊的綠寶石-關渡自然公園的斑文鳥家族,帶領孩子重歸土地的懷抱,體驗單純的快樂。在「育苗」時學習如何挖田溝做田埂,並仔細呵護盤中的種子,「春耕」時小心翼翼的將青苗塞進軟泥裡,期待他日的成長茁壯,「夏耘」時為水稻寶寶們來回的挲草,並製作稻草人守護這片田地,「秋收」時歡笑收割,領悟要怎麼收穫就這麼栽的道理,「冬藏」時體驗焢窯及田間遊戲的趣味,「慶豐年」時與親朋好友分享一整年的回憶及成果。
凡事須走過才留下痕跡,春天在田邊看見灌溉溝渠之潺潺溪水流入這畝田地,讓水田如鏡子一般映照的藍天白雲,才能感受「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境;在大家排排站好彎腰插秧的當下,才能理解「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的意義;在經歷四季的農忙之後,才能明白「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還有大眾團結互助的可貴。
我們相信如果孩子們能夠瞭解大自然蘊藏的無處生機、無盡奧妙,以及人間的有情溫暖,他們也會體認到天地萬物間之間自己的渺小,然後懂得感恩大地父母,長大以後也能對社會國家作出無私的奉獻。
圖說:即使平日上班已非常疲憊,但為了孩子的教育,媽媽依然堅持每梯次都帶著一對寶貝兒女參加課程。
圖說:隨著每次的活動的相處,兒子柏衡也對環境和課程越來越熟悉、放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