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11號池水雉繁殖環境營造

圖文/環境保育部 周品秀
(本文刊登於台北鳥會《冠羽》月刊2016年七月號)

趁著端午連假的好天氣,一早開著鐵牛車帶著沼澤衣、手套、圓鍬、臉盆等東西前往草坡池。今天的任務是移植一些草坡池中的睡蓮到11號池,草坡池中的睡蓮已長滿整個水池,也漸漸有過度擁擠的狀況,移走一些騰出來的空間讓留下來的睡蓮與小苗有空間生長。與阿信大哥兩人將睡蓮小心翼翼的用圓鍬挖出來放到臉盆中,挖的時候要十分小心,不僅根要盡量保留,也要注意葉子容易互相纏繞要避免拉扯,另外在水池內走動時要小心別把其它睡蓮踩壞。兩天內,兩人挖了數十顆睡蓮前往心濕地的11號池,種睡蓮時思考著關渡自然公園內為了水雉繁殖環境營造這幾年來的種種狀況。

水雉通常會在繁殖季開始時從主要棲息地擃散出去尋找繁殖棲地,根據往年的紀錄水雉會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來到關渡地區,數量通常1到最多6隻,但在沒有適合繁殖的環境的狀況下水雉只會短暫停留。當初在96年在淡5池有繁殖成功的紀錄,也是後續讓公園思考嘗試營造適合水雉繁殖環境的起因。當時常請教台南水雉園區裡的翁榮炫老師,翁老師不僅慷慨地與公園分享水雉繁殖與棲地營造的經驗,也提共許多菱角與芡的幼苗與種子給公園種植。去年環境部同仁更是前往水雉園區進行棲地維護與管理的交流,當初討論水雉停留的重點: (1)水池面積必須夠大並給予水雉充足活動與覓食的空間 ;(2) 食物是否充足; (3)水生植物的承載能力是否可支撐成鳥與巢;(4) 水域的安全性,若有泰國鱧魚或蛇都會造成蛋與幼鳥的危險,若希望水雉停留就必須克服這些問題。


圖1:公園內近年來水雉的數量


圖2:與台南水雉園區進行棲地維護與管理交流

在北部要營造出適合水雉繁殖的環境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相較於氣候溫暖、光照充足的南部,北部在5月前氣候及光照都不易於植物生長,但5月的梅雨季節所帶來的溫暖雨水,讓福壽螺活動量大增,結果好不容易長起來的浮葉植物葉片又被吃的精光。依照去年的經驗,通常要到6月底植物葉片才重新生長旺盛,但那時急於尋找棲地的水雉早已離開了。為了減少福壽螺造成的影響,今年及去年都有從宜蘭的八甲魚場購買青魚(烏鰡)放入11號池及自然中心周邊幾個水池。青魚主要是吃螺類因此可減少水池內福壽螺的數量,也可降低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加上利用果皮或米麩作為陷阱誘捕福壽螺也可降低一些人力與在水池中走動的干擾。

公園在103 年起便開始在永續經營區營造適合夏季水鳥繁殖的棲地(11號池),去年考慮到11號池的面積不大,所以今年2月運用滙豐銀行的贊助經費進行擴大改善工程。水池擴大時,還利用怪手把周圍的土堤加高,避免颱風季節水溝水位太高時泰國鱧魚與福壽螺跑進來。擴大工程結束後,便在水中補上睡蓮、印度莕菜、龍骨瓣莕菜、菱角、芡實等水生植物,也再次感謝水雉園區堤共的菱角與芡。


圖3芡實的承載力可支撐成鳥的重量,葉子的大小也適合築巢


圖4誘捕福壽螺的陷阱

公園內除了11號池以外還可提供水雉繁殖的水池主要是月池與氧化塘,生態池因面積太小加上人為干擾太大所以並不適合。月池早期有泰國鱧魚所以安全上並不適合,後來在103年利用棲地改善工程時不僅把池內的外來魚種移除,後續更是增設溢水管,藉此改善颱風暴雨時溢堤與降低潰堤的風險,同時可防止堤外魚類趁機上溯進入月池。也在去年5月記錄到水雉短暫在月池停留,或許這裡也是個未來可吸引牠們停留的地點。另外一個地點則是在心濕地的氧化塘,103年由明緯企業有限公司贊助所打造浮島,加上今年冠十家族一起再製作了幾個浮島,這些浮島也可以增加水雉活動與覓食的範圍。

雖然今年與水雉無緣,不過今年把水池中植物的基礎打好,期待牠們明年初夏到來。雖說水雉沒出現,但下去工作時看著花嘴鴨帶著8隻小鴨在11號池內游來游去也是件開心的事。現在也在網室內保留幾株芡與菱角在網室當未來的種源,以備不時之需,而其它植物可從生態池和草坡池移植至11號池。另外,也拜託各位鳥友們在關渡平原賞鳥時,若有看到水雉請通報公園和台南水雉園區,讓我們更能了解水雉的族群動態。


圖511號池擴大工程


圖6感謝明緯企業有限公司贊助的浮島


您也可以捐款支持水雉繁殖環境營造

105關渡自然公園認養計畫

於捐款表單中勾選「水鳥繁殖」,協助我們打造更受水鳥青睞的棲地。
捐款洽詢電話:02-28587417分機229
關渡自然公園感謝您長久的點滴支持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