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藍色大門-2017台灣水資源教育網絡一日園「游」會

打開藍色大門-2017台灣水資源教育網絡一日園「游」會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合辦單位: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贊助單位: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北區環境教育中心、Project WET Foundation、台北市動物保護處

2017.01.07 一起打開藍色大門-活動資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從天降到河川中的水,流到海裡面之後真的就不會再回來了嗎?
而被人類用過的水,流到水溝之後,會去哪裡呢?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你能想像原來杯中的這些水有可能是一千年前的狗尿?
生活中有那些時刻需要用到水是我們料想不到的,這些水,安全嗎?
關於水的十萬個為什麼,歡迎大家一起(1/7)來關渡自然公園打開藍色大門,
我們將運用遊戲闖關、故事分享、影片欣賞等方法
與各位一起深入淺出地徜徉在水的世界。

【時間】2017.01.07(六) 10:00 - 16:30
【地點】關渡自然公園自然中心前大草坪、自然中心多媒體放映室、自然中心一樓觀景平台

【當天入園方式】

 

活動內容

 

【藍色大門 |自然中心前大草坪|10:00-16:30】

邀請來自台灣各地與水相關的單位,用擺攤、交朋友的方法與大家分享現在台灣正在發生的大小「水」事情。內容包羅萬象,從溪流到海洋,從生活到生物,從吃飯到洗碗,歡迎大家一起來開門。

更多攤位介紹

【藍色遊樂園|自然中心前大草坪|10:00-16:30 】

你知道水面為什麼有泡泡、有哪一些地區的語言特別水嗎?讓我們大手牽小手,一起來闖關! 關渡自然公園與在台灣共同推行Project WET水資源教育方案的夥伴們將會透過遊戲讓大小朋友一起了解水。集滿所有的遊樂園設施,闖關成功的前100名幸運兒還會贈送豪華「鳥」禮物喔~

遊樂設施

devil瓦特爭霸戰 | 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天啊~濕地的水就快要枯竭了,住在濕地裡面的生物該怎麼辦?濕地有許多種不同的類型,但你遇過枯竭的濕地嗎?原來這種有時候乾、有時候濕的濕地叫做「暫時性濕地」,有哪些生物會利用暫時性濕地呢?牠們又會面臨什麼挑戰? 快來扮演暫時性濕地中的生物,體驗與時間賽跑的生活吧!

devil鰲鼓水玲瓏 | 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

命運,讓小水滴踏上了未知的旅程。就像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樣,我們永遠沒辦法知道小水滴會在何處落腳,而他們落腳之處又有什麼奧祕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devil水諺語大挑戰 | 武荖坑環境教育中心

什麼天空下起貓跟狗了 (Raining cats and dogs)這時候我該打電話給動物保護協會還是趕快穿起雨衣?喔~原來這是一句形容突然下起大雨的美國諺語阿。透過語言能夠了解一些最在地的祕密,快讓我們透過語言來了解各地區的特性吧~

devil溪流的美麗與哀愁 | 雙流自然教育中心

在一段溪流生態系裡,住著各式各樣的水中生物,但是人類來了,在中游及下游分別有著畜牧業、工商業及養殖業的各種汙染,請問聰明的你知道這些水中生物因此有甚麼改變嗎?

devil拖泥帶水 | 小自車(水資源種子教師團體)

地球是一顆藍色星球,佈滿了水而有了多樣的生命出現。歡迎來到「拖泥帶水」,讓我們實際動動手,看看這些您手中的水,是多麼得之不易。

 

【藍色電影院|自然中心多媒體放映室】

與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合作的藍色電影院,帶領大家從淡水河開始,關注與台灣人民息息相關的河流、生活與汙染。

播放時間

10:00 擺渡-淡水河  | 11:30 命水  |   13:30 水戰  |  15:30 擺渡-淡水河

影片介紹

enlightened擺渡-淡水河 |于立平 /60’min / 2010
   
播放時間: 10:00、15:30

淡水河是台灣第三大河,它就像一條血脈穿越了台北盆地,這條河餵養了六百多萬人,每天人們在捷運上,在環河快速道路上,在城市的某個角落,對它驚鴻一撇,人與河的距離看似很近,但是卻又很疏離。因為這條河,城市誕生了,也因為城市的發展,這條河逐漸邁入死亡,淡水河沉默地在大台北地區交錯縱橫,它承載都市的惡,卻依舊閃閃發光。

enlightened命水 |柯金源 / 60' min / 2015
    
播放時間: 11:30

過往,湧泉和井水滋養一代又一代人。地下水緩慢滲透地層,低流潛伏許久,偶然冒出,又恰似源源不絕;途經的土地,助長禾苗、養殖魚撈,變作人們賴以為生的食糧,一一成為了養育生「命」之「水」。隨著自來水管線的日益普及,地下水看似默默退出我們的生活。但實際上,地下水仍佔整體用水的三分之一:農業、工業,甚至部分自來水廠,都是以地下水做為水源。只是,望不穿又摸不透的地底,你我究竟了解多少?本片歷時一年記錄,走訪台南、台東、花蓮、宜蘭各地,深入土下,探索人和地下水存依的《命水》之所在。

 

enlightened水戰|柯金源 / 60’ min / 2015
    
播放時間: 13:30

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越來越常出現。台灣旱象頻傳,缺水在急;但是水要從哪裡來?我們足下的水世界,遂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水庫每逢乾旱或大雨,水質混濁,各地就會啟用地下水,做為緊急用水。地下水便宜易得,各行各業無不爭相取用,然而資源有限,人的慾望無窮。工業、農業、民生過度依賴地下水,惡果便逐漸浮現。抽地下水是種原罪嗎?我們又該如何拿捏地下水的「用」與「不用」?人與地下水之間,曾經相依相存,有時搏命掠取,甚至水涸泥乾以致無法抽用。戰況持續,勝負未果,你和我也許都置身其中。轉開水龍頭的瞬間,我們便參與了一場現代版的搶水戰。

 

【藍色沙龍|自然中心一樓觀景平台】

水連結了自然與非自然、所有的事物幾乎都繞著水轉,在運轉的過程中也發出不同的聲響,各自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沙龍的分享人將帶領我們一起聽聽發生在台灣各地所上演的「水」事。 

沙龍時間(每場次約30分鐘)

11:00    見與不見-樹梅坑溪的美麗與哀愁|李曉雯/竹圍工作室
13:30   《野溪怎麼了?》 |莊詠婷/繪本作者
14:30    巴爾頓劇場,訴說臺北自來水的故事|水風車劇團/台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

分享者/分享主題介紹

yes見與不見 - 樹梅坑溪的美麗與哀愁李曉雯/竹圍工作室 

李曉雯在竹圍工作室打滾5年,歷經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綠色藝術行動計畫,策劃"社藝流"、"流域:環境藝術國際小聚"等展覽,以及常態性的國際藝術村經營管理,持續發展永續藝術與國際連結。

見與不見 - 樹梅坑溪的美麗與哀愁,竹圍地區一條不知名的溪流,經過藝術家和當地居民的查訪,讓溪流的樣貌逐漸浮現。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計畫(2011-2012)透過居民的串連、學校的合作、與專家的對話等,把環境議題作為新型態的地景藝術創作,提升居民的環境意識、串起彼此與土地的關聯,以及匯集、生產在地文化知識的行動。

 

yes《野溪怎麼了》| 莊詠婷/繪本作者

莊詠婷,在意生態環境受的傷,盡可能簡單的生活。曾任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執行秘書、推廣講師。原作《野溪整型記》榮獲2015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指導,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國立臺灣博物館協辦的【第三屆十大「節」出綠繪本,第二名】。
 

《野溪怎麼了》你記憶中的小溪,是否和以前一樣。當水泥步步進逼,溪流中的生物,又會怎麼樣呢?這本書描繪的故事、圖像的靈感,來自我參與荒野台東分會的「野溪調查小組」,實地踏查台東野溪一年多的經驗與沉澱。台灣人慣常對待溪流的方式為水泥化水溝化,是明擺著的事實,這個事實必須張開眼睛看見。雖以圖畫簡明的向大家敘說,但現實中事件往往複雜,也希望藉由這本繪本,去討論改變的可能性。要複製舊有的工程,或者擴展自我的邊界,把自己當成一條溪那樣地去思考。

 

yes巴爾頓劇場-訴說臺北自來水的故事|水風車劇團/台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

水風車劇團一群來自於臺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的志工,為與來園區中參訪民眾分享自來水的故事與美好,所組成的劇團。

巴爾頓劇場訴說著台北自來水的故事。潔淨的水提供城市生命力,讓居民不再因公共衛生危及健康,歡迎大家一起聆聽臺北水道水源地的故事。 乾淨的水得來不易,大家一同知水、惜水、愛水。

 

 

Close
為了有更好的本網站使用經驗,請升級使用現代化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