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濕地可持續發展示範地,透過研究監測轉換成為包含關渡濕地與其他相關濕地保護區經營管理、營造與改善之重要策略。
藉由長期監測調查的投入,瞭解關渡濕地的鳥類組成及變化。並以鳥類監測所得的資訊,做為保育濕地的重要參考資料,包括環境工程施作指標,周邊土地開發生態保存資訊等。同時,配合濕地復育工程及半鹹淡水引入計畫,進行保育核心區主要池灘的底棲採樣,以瞭解每年的復育工程等對濕地底棲生態的影響,做為濕地復育工程及濕地環境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修正濕地復育工程的施作方法,以恢復底棲生物多樣性。
從城市水環境改善,與契作農夫共同維持6公頃的水稻田,以友善耕作的模式維持關渡濕地的生物多樣性,2017年加入大型曳引機,促使「水田模式的濕地管理模式」能更接近理想中的狀態。綜合農夫、水牛、曳引機、怪手等助力,相信關渡自然公園濕地的經營管理更趨近人為操作的濕地的動態平衡,營造一年四季不同的動植物都有適合的棲息地,並讓環境維持永續且循環的狀態。
關渡自然公園不僅保留6公頃的水田區域,其中規劃0.6公頃的水田環境進行環境教育使用,讓學習者得以透過實際體驗,參與過程及認識不同的濕地生態與重要性,也共同號召企業認養濕地環境,除了對內部濕地的友善管理,更創造與外部公眾的濕地保育鏈結。
相關工作
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項目
SDGs-11 永續城市
SDGs-14 海洋生態
SDGs-15 陸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