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

1/13 穿越線碰上個晴朗又冰冷的早上,發當天鳥況佳,共紀錄24科55種,雁鴨科共9種,種類雖不多但數量卻不少。雁鴨因普通鵟在濕地巡弋的關係,紛紛從水池內飛起,畫面雖然壯觀美麗,但驚慌逃跑的雁鴨卻增加辨識及數數量的困難度。雁鴨科整體數量比前幾年還要多,以小水鴨來說整體算下來有約600隻(同月份106年261隻、105年 308隻),雖說小水鴨的數量看似有回升,以關渡早期的資料來講,小水鴨的數量要穩定破千,才代表整個棲地環境有恢復到一定的水準。

公園自105年開始進行開啟水門引入半淡鹹水的計畫,希望透過引水形成短時間的生物通道讓不同的物種(底棲生物、魚、蝦等)有機會進入保育核心區,不僅增加生物多樣性,也提共更多元的食物給予棲息在濕地內的鳥類。底棲生物的部分自開始引水後,就陸續在主要引水的區塊(淡1及1號池)記錄到更多對於候鳥來說很重要的食物來源的多毛類(如腺帶刺沙蠶、白線纓鰓蟲等)。除此之外,半淡鹹水抑制了巴拉草及蘆葦的生長速度,減少小島及水池邊緣的植被面積,維持雁鴨科及鷸鴴科棲息的開闊水域,也讓遊客更加容易看到這些從遠方來的嬌客們。

引水計畫漸漸可看到的這些正面的成果令人開心,但看著普通鵟的身影,又不僅開始擔憂了。早期普通鵟不會在園區的範圍久待,最多在過境期見到牠的蹤影,若有留下來度冬也會選擇在關渡平原更加開闊的地區 (如貴子坑大排或立農濕地)。如今普通鵟的出現究竟是因園區內的狀況變好了,還是很單純是因外面的狀況變糟了,而逼迫牠停留在園內活動? 聽聞同樣也是位於北投區的立農濕地近期因汙水排放的關係,環境遭受破壞,鳥況也不如從前。眼看鄰近稻田區的幾塊地,年前就有怪手進駐,不斷地挖、填土,土越堆越高,連大冠鷲最常停棲的樹也被砍了。

Close
為了有更好的本網站使用經驗,請升級使用現代化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