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1年7月

  6月「夏至」過後不久是7月的「小暑」和「大暑」,這是兩個讓人聽了也會熱的節氣!戶外工作最需要注意身體狀況的盛夏氣候,但以鳥類的生態來說炎夏高溫表示繁殖季節漸入尾聲了。

    夏季的關渡最容易見到的鳥是鷺鷥,尤其是黃頭鷺,天空飛過的白色身影7成會是黃頭鷺(穿越線7/10鷺科記錄共262隻,黃頭鷺186隻,佔71%)。在7月時節是許多繁殖鳥第2甚至第3持巢結束,不少幼鳥仍學飛待哺,不過若要在關渡自然公園的樹林間找白頭翁、綠繡眼這類躲躲藏藏的雀鳥,直接觀察在天空飛來飛去的鷺鷥輕鬆多了。濕地的草澤是否豐饒?關乎鷺鷥幼鳥成長是好是壞,可以直接看看親鳥的飛越軌跡是否繁忙就能窺得一二。

    附圖是黃頭鷺1998至2021年間穿越線調查每年最大量的變化,所記錄的數字主要是7月在天空中穿梭飛越的成鳥隻次。圖中橫線是歷年的平均數232隻次。不考慮人為的誤差,可初步判斷各年夏季黃頭鷺的繁殖是否順利。記錄數量最多是2014年403隻次,最少是2009年54隻次,而今年7月的穿越線則是記錄186隻次,屬略差的狀況。

    這樣的描述屬於推估,並不是直接計算關渡自然保留區有多少黃頭鷺成鳥築巢,有多少幼鳥孵化、存活,因為執行難度實在太高!但就直接觀察所能看到的生態現象,記錄下數量,比較變化,就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生態觀察與記錄,廣義的說,便是近10年許多單位在推行的公民科學吧!

    今年除了黃頭鷺,其他在關渡一帶活動的鷺科鳥也有改變。除了林務局在2019年開始以槍擊移除的埃及聖鹮數量直接快速下降,2020年全臺已移除7、8成,但今年5月因為COVID-19疫情升級而受到影響,在5、6月繁殖期暫停移除工作,新生的埃及聖鹮雛鳥就順利長大了。

    另一項變化是7月的大白鷺數量增加了!近15年有少數蒼鷺亞成鳥夏天留在關渡,數量僅是個位數,7/10這天的穿越線也記錄6隻蒼鷺。不過大白鷺應該很少有度夏的個體。10年以前便聽聞臺灣中南部沿海有大白鷺繁殖的記錄,關渡也一直懷疑應該有繁殖的狀況。就今年的觀察,7月天天可見大白鷺,自然公園、保留區、基隆河、淡水河,仔細看,所見已不是以往所認知大白鷺是冬候及過境鳥了,今年度夏的大白鷺個體數量還比蒼鷺多呢!

    還有一件趣的事:7/20在心濕地看到1隻夏羽的池鷺!同時有兩個人目擊,不會錯!怎麼連池鷺都留下來了嗎?各位鳥友,我們再一起觀察看看吧!同中現異,是非常有趣的事啊!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