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濕地寶貝(低年級)

以河岸濕地常見的生物做為故事主角與觀察重點,實際觀察生物與其環境,認識濕地生物的生存環境與條件。運用繪本,傳達濕地生物觀察的小故事;運用說故事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觀察生物時的注意事項。再搭配生物圖卡或生物構造圖介紹故事生物,讓學童進行實際觀察與記錄。夏天時主要以螃蟹和昆蟲為主,冬天則觀察鳥類活動。

方案對象與年齡層:國小學生,1-2年級

教學目標:
  1. 培養安靜觀察生物的能力,並藉此了解濕地環境中的生物特徵、生活習性及環境與生物間的關係,並萌生保護濕地環境之情。
  2. 從故事中認識濕地生物生態。
  3. 了解棲息於濕地生物種類與關係(食物鏈概念)。
  4. 實際觀察生物型態、行為與其棲息環境。
活動內容:
  • 「跟我玩好嗎?」(繪本故事啟發)
  • 故事生物介紹(藉由圖卡先行對生物做介紹)
  • 野外觀察(走出戶外實際觀察)
  • 小水鴨求生記(生存所必需的條件,水/食物/棲息地)

環境教育分項目標:覺知

九年一貫課程領域:
  • 健康與體育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綜合活動
環境教育能力指標:

【1-1-1】能運用五感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1-2】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度。
【2-1-1】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3-1-2】能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生活、自然與生活科技能力指標:
【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3-1-4】 舉出重要的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願意負起環境維護的責任。
【5-2-1】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的選舉經驗。
【7-3-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7-3-7】 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有因果關係。
【7-3-10】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
【8-3-1】 運用五感觀察自然現象,察覺各種自然現象的狀態與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
【8-3-5】 察覺動物如何覓食,吃什麼、做什麼活動,成長時身體形態的改變等。
【9-3-1】 能依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
【9-3-2】 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教育活動策略:
  • 結合繪本或戲劇
  • 戶外觀察
  • 遊戲
對應之核心素養項目與具體內涵:

總綱核心

素養面向

總綱核心素養項目

課程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自-E-A1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自-E-A2

B溝通互動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自-E-B3

綜-E-B1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自-E-C1

綜-E-C1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自-E-C3

 
收費標準:

班級學生達20人以上,每位學生教育活動費為100元(並優惠免門票入園);班級學生未達20人,則以一組教育活動費2000元加門票計費。

~本管理處保有調整活動內容之權利~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