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關渡夜精靈

 文圖/志工 呂建富

    經常在關渡自然公園走跳的你, 領略園區自然之美, 或雀躍於稀有鳥種的現身而奔相走告,在這裡 深刻的感受義工們彼此難能可貴的情誼。 的確! 這是一個美好的天地, 然而在夜幕低垂之際, 您是否有機會體驗這個美好天地的另一個面相? 也許您說夜裡漆黑一片, 看些什麼呀! 園區基本上就是一個巨大的濕地, 擁有多面相的溼地地形, 因此一些喜歡在溼地生存的生物自然悠游其中, 兩棲類的青蛙更是此地常見的住民, 每年三月底開始, 隨著氣溫漸漸升高, 便是各種蛙類求偶季節的來臨, 公蛙們都認真的鼓起鳴囊, 大聲鳴叫, 期望能得到母蛙的青睞, 進而順利完成後代的繁衍。 這些精采的蛙類生態, 著實為園區的生物多樣性, 增添許多篇章。
    多年以來, 蛙蛙小組持續在園區內進行蛙類調查,內容包括調查日的氣溫、濕度、蛙的種類、數量、蛙所處的環境,蛙有無特殊行為, 累積許多相關的資料, 截至2013年為止, 園區紀錄到4科7種蛙類, 分別是蟾蜍科的黑眶蟾蜍; 狹口蛙科的小雨蛙; 赤蛙科的長腳赤蛙, 貢德氏赤蛙, 拉都希氏赤蛙; 叉舌蛙科的澤蛙, 虎皮蛙等,蛙類的資源可謂豐富。
    然而在2014年的4~5月份, 經由調查發現, 兩種以往沒有在園區出現過的蛙種, 就是本土的面天樹蛙和外來入侵種的斑腿樹蛙。 探究其來源, 應該是園區內二條溪流--貴子坑溪和水磨坑溪, 牠們隨著漂流物挾帶而來。 面天樹蛙屬於本土物種, 對環境沒有任何威脅, 園區裡倒是樂於多一蛙種, 但外來的斑腿樹蛙, 威脅可大了, 就外型特徵和生態習性, 與本土的白頷樹蛙相當類似, 連蝌蚪都很難分辨, 因此和白頷樹蛙發生食物, 繁殖場域的競爭效應,基於上述理由,園區蛙調多了一份工作,那就是移除外來種班腿樹蛙。
    守護環境可能有很多種方法,而蛙蛙小組選擇了蛙調這個方式,期望毎一次的蛙調都能收穫滿盈,那代表著“沒事”就是好事。希望下次見面時問候的話語會是”您蛙調了嗎?”
 

回到網頁最上方